預制艙電磁兼容技術:屏蔽結構、接地設計與抗干擾能力提升策略
預制艙的電磁兼容技術是確保其在復雜電磁環境中穩定運行的關鍵。以下是預制艙屏蔽結構、接地設計和抗干擾能力提升策略的詳細分析:
一、屏蔽結構設計
艙體屏蔽:
鋼板等金屬材料通常用于預制艙的外殼,通過整體焊接工藝保證艙體的電連續性,形成一個連續導電的封閉式箱體。
為了防止電磁泄漏,應在艙體的通風口、觀察窗等開口部位安裝屏蔽網罩或屏蔽玻璃。
采用不銹鋼絲濾網和橡膠密封圈隔離機艙內的電纜通道、散熱孔等,減少電磁輻射的進入。
內部設備屏蔽:
預制艙內設備布局應合理,輻射源設備應遠離敏感設備,并通過屏蔽墻、屏蔽門等結構進行隔離。
為了保證連接器的屏蔽效率,電纜應采用屏蔽電纜,并在進出屏柜時采用集中式連接器轉接。
二、接地設計
艙體接地:
預制艙底架上設有專用接地導體,通過接地端子與變電站主接地網可靠連接。
為了消除金屬部件之間的電位差,機艙內所有金屬部件(如箱體、門、窗等)都需要等電位連接。
屏柜接地:
接地銅排應設置在預制艙內的屏柜內,通過絕緣子固定在機柜支架上,并與機艙接地系統相連。
二次屏柜內的等電位接地排應截面積不小于120mm。2銅帶(纜)與艙體二次等電位接地網連接。
接地材料:
為了提高導電性和耐腐蝕性,所有接地材料(如接地銅排、接地螺栓等)均應采用紫銅板或銅材,表面鍍鎳。
三是提高抗干擾能力的策略
內部布局的優化:
電纜及導線布置合理,保持安全距離,減少電磁輻射泄漏。
為了避免信號干擾,強弱電應分開布置。
濾波及防雷設計:
濾波器安裝在預制艙內,過濾掉特定頻率的電磁波,降低電磁輻射強度。
配置防雷設備,防止雷電等過電壓對設備造成沖擊。
信號處理及濾波技術:
采用數字信號處理技術降低信號噪聲,減少對外界環境的干擾。
在特定頻率范圍內,采用低通、高通、帶通或帶阻濾波器來抑制干擾。
等電位設計:
保證預制艙內所有金屬部件和設備的等電位連接,減少電位差引起的電磁干擾。
通過上述屏蔽結構設計、接地設計和抗干擾能力提升策略,預制艙可以在減少對周圍設備的電磁干擾的同時,在復雜的電磁環境中保持穩定運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