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頂山新能源預制艙在光伏電站中的應用,建設效率提升方案?
隨著光伏電站規模化、集約化發展,傳統土建配電設施存在施工周期長、現場作業繁瑣、環境影響大等痛點。新能源預制艙已成為解決光伏電站建設效率瓶頸的關鍵設備,具有“工廠集成預制、現場快速組裝”的模塊化優勢。本文將詳細闡述其關鍵應用領域,并提出圍繞全過程優化提高建設效率的方案,幫助光伏電站實現“快速建設、早期并網”。
一、光伏電站重點應用領域新能源預制艙
新能源預制艙采用鋼結構外殼,集成電氣設備、控制系統和輔助設施。根據其功能,可分為三類:逆變預制艙、變壓預制艙和控制保護預制艙,準確適應光伏電站的電力轉換和控制需求。
(1)逆變階段:直接運行交流的“高效轉換站”
光伏陣列產生的直流電需要通過逆變器轉換為交流電,傳統的逆變房選擇“土建”設備現場安裝方式,工期長達 40-60 天。逆變器預制艙在工廠內完成逆變器、DC配電柜和散熱系統的集成調整。運至現場后,只需完成基礎固定和電線連接,2-3 天空可以投入運行。以 50MW 以光伏電站為例,配備 10 臺 5MW 與傳統模式相比,逆變預制艙縮短了工期 80%的機艙密封設計可以適應沙漠、高原等惡劣環境,降低設備故障率 35% 以上。
(2)變壓階段:電能并網的“快速升壓站”
光伏電站輸出的低壓交流需要通過升壓變壓器升至高壓并入電網。傳統升壓站的土木工程涉及基礎澆筑、墻體砌筑等多個環節,受雨雪天氣影響較大。變壓預制艙集成了變壓器、高壓開關柜、避雷器等設備。電氣接線和耐壓試驗在工廠完成,混凝土基礎現場澆筑(1-2)天)、吊裝艙體(1 天 / 臺)、連接出入線(1) 天 / 臺),單座 35kV 壓縮變壓預制艙建設周期 5-7 與傳統的升壓站相比,天 3-4 幾個月大幅縮短。
(3)控制保護階段:電站運行維護的“智能指揮中心”
控制和保護預制艙集成監控主機、通信設備和保護裝置,收集光伏電站運行數據、遠程操作設備和故障預警。預制艙出廠前,與逆變器和變壓器設備完成聯合調整,現場插入電源即可“即插即用”。同時,配備溫濕度控制和消防報警系統,支持無人值守操作和維護,可減少溫濕度控制和消防報警系統 60% 適應光伏電站信息化管理需要的現場運維人員。
二、提高施工效率的關鍵實施方案
新能源預制艙的應用需要依靠“標準化預制、系統化施工、智能協同”三個維度進行改進,從而提高光伏電站建設的全周期效率。
(1)預制階段:標準化設計縮短外部周期的模塊化生產
統一規范標準:制定預制艙尺寸規范(例如) 2.5m×6m×3m、3m×8m×3.5m 等常規型號),設備布局遵循“電氣安全距離”運維便利性原則,減少定制設計時間。例如,逆變器預制艙內逆變器與DC柜之間的間隔統一設置為 1.2m,考慮到安全和施工效率。
并行模塊化生產:將預制艙分解為四個模塊:機艙結構、設備集成、電氣接線和輔助系統,并在工廠內并行生產。機艙鋼結構焊接(2-3)天 / 臺)、設備安裝調試(3-4 天 / 臺灣)同時進行,單個預制艙的生產周期保持不變 7-10 天,比串行生產效率提高 50%。
出廠性能全方面檢驗:建立“電氣性能”防護等級“環境適應性”三重檢測系統,模擬光伏電站的實際工況 72 小時連續運行測試,確保預制艙運至現場后安裝“零故障”。
(2)施工階段:工藝優化機械化操作,壓縮現場工期
多工序并行施工:光伏電站建設分為三個并行工序:“光伏陣列安裝、預制艙基礎施工、艙體吊裝調整”。在安裝光伏組件的同時,同時進行預制艙基礎澆筑(選擇混凝土預制塊,減少現場維護時間),實現“陣型與配電設施同步施工、同步竣工”。
高效機械化作業:選擇: 25-50 噸汽車起重機起重預制艙,單臺起重時間控制在1-2 小時;預埋螺栓用于連接艙體和基礎,而不是傳統的焊接,提高了安裝效率 3 倍。100MW 光伏電站的 8 預制艙可以是1-2 在一天內完成所有吊裝。
簡化電線連接:選擇“預制電纜”“快速插入接頭”設計,工廠提前定制電纜長度和接頭,現場無需切割和壓接,只需對接快速插入接頭即可完成接線。單個預制艙的接線時間從 3-5 天縮短至 8-12 小時。
(3)協同階段:數字控制全鏈聯動,確保落地效率
信息化管理平臺:搭建: BIM 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實時監控預制艙的設計、生產和工程進度,通過數據可視化協調各環節的連接,避免因信息不對稱而延誤工期。
供應鏈協同保障:與預制艙制造商和設備供應商簽訂協同協議,明確生產周期、交貨日期和現場服務責任,確保預制艙與光伏組件和支架同時到達,防止“其他設施”造成的施工停滯。
市級企業高效對接:利用預制艙“標準化、合規性強”的優勢,提前與電力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溝通,簡化項目審批和并網驗收流程,縮短從施工到并網的整體周期。
三、應用注意事項和效益分析
選擇適配原則:根據電站容量選擇相應功率的預制艙(例如 10MW 電站配 2 臺 5MW 逆變艙);寒冷地區選用帶加熱裝置的艙體,高溫地區加強散熱系統設計。
整體效益顯著:100MW 在選擇預制艙方案后,光伏電站的建設周期從 6-8 個月縮短至 3-4 每月,現場施工人員減少一次 60%,降低綜合建設成本,降低綜合建設成本 15%-20%;并網后運維效率提高節省年平均運維成本40%,節省年平均運維成本 25 萬元以上。
通過“工廠預制取代現場土木工程,模塊化集成取代分散安裝”,新能源預制艙從根本上突破了光伏電站建設的效率瓶頸。隨著標準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,預制艙將成為光伏電站大規模高效發展的關鍵支撐,有助于加快新能源產業的實施。